您当前的位置:滚动 > >正文
世界热资讯!贵州印江:山地插秧机在田间开启“狂飙”模式

时间:2023-05-18 17:06:13   来源:多彩贵州网

(王东 田林 赵超超)进入初夏时节,南方的水稻种植陆续开始起苗移栽。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今年推广的多款山地插秧机,因插秧速度快、成活率高、反青周期短等优势深受农民追捧,稻农更是在插秧利器的加持下,在田间开启“狂飙”模式。

在印江合水镇兴旺村稻耳轮作基地,农机手何强每天和另外四名农机手,驾驶着旋耕机和不同类型插秧机在秧田里来回作业,抬升放盘、下降插秧……在机器轰鸣声中,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均匀地植入泥土中,不一会儿,秧田里就铺满了青青禾苗。


(资料图)

“今年,我们合作社引进了6行高速中型插秧机两款,每天可以完成机插20-30亩,手扶式小型4行插秧机一款,每天可以完成7至10亩的插秧工作。”提及今年新购的三款插秧机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兴旺坝区农机手何强满脸笑容地说,“中型插秧机插秧速度快,但机身重不能爬坡,适用于坝区作业,小型插秧机主打便携灵活,机身轻,适用于坡坎高、面积小的田块作业。”

地处武陵山核心区的印江自治县,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块细碎凌乱、高低不平,“馒头山、巴掌田、泥浆地”曾让当地农户叫苦不迭,加之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农机不能上山下田一直制约着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就何如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省围绕丘陵山区粮油作物生产急需农机具的研发从未停止。

据铜仁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杨秀明介绍:“目前,已研究制造出多款适合山区使用的中小型便携式农机具,单是插秧机,今年就有三款适应不同地形,匹配不同劳动力的机子供农民选择。”

通过传统插秧与机插相比较,传统插秧每亩需要1名农民插一天,机插只需要1名农机手,一天能完成30亩左右,八到十天就能完成坝区500亩田地的机插工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普及让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在抢抓农时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深受种粮大户们的认可。

“我们现在插秧和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样,现在机械化插秧,我们的人工就是补漏补缺就行了,不仅提高了插秧的效率,人还不累。”正在补秧苗的合水镇兴旺坝区水稻种植大户卢华洋满脸笑容地说道。

而在此之前,当地已使用拖拉机、收割机完成搅浆整地、封闭灭草、机械收割等,如今随着机插技术的推广,该县水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彻底打破了传统水稻种植“弯腰弓背,手指如飞”的局面。

此外,为加快全县山地农机化进程,该县还成立了1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今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中,为了让机手能够快速掌握推广的6行自走式钵苗移栽机、毯苗插秧机和4行手扶式插秧机三款水稻移栽和插秧机,该县广泛开展农机手操作培训。

印江自治县农机中心主任任彬说。“为了让机手能够熟练操作水稻插秧机,今年我县邀请了市县农机专家和工程师来现场培训,为全县今后水稻水产机械化发展打造一支专业的农机手队伍。”

近年来,印江持续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服务,农机装备得到进一步提档升级。当前,为抢抓农时,全面完成水稻种植任务,该县通过合作社自行采购社会化服务、东西部协作等方式,大力推行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作业1万亩。

“我县通过送技下乡、实地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全面推进粮食生产种、管、收,确保全年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介绍说。

二审:林秀姜三审:文波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