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了涌益的结论,4月能繁微增,我看了以后不禁觉得可笑。也有砖家说,猪仔价高,能繁无法去化,我也哭笑不得。
这都是什么逻辑呢?是忽悠行业外无知人士还是根本不懂产业?
(资料图片)
一,生猪养殖的猪价下行和致使的行业经营规律是“持续低于成本的猪价”——导致“现金流困难”——“持续维持存栏经营困难”——“被动出栏”,削减产能机器(能繁)。
生猪价格从去年12月开始一路下行,月底刺穿行业平均成本后,经历了4-5个月能繁调减时间,农业部数据,能繁母猪由2022年12月相对高点4390调减至2023年3月4305万。调减的直接原因就是猪价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成本。即只要猪价处于行业平均成本线下,能繁母猪的去化就会持续,这是铁定的规律。不管是散养户主导的散户时代(能繁去化快),还是当然规模猪企主导的“规模化企业大跃进时代”(能繁去化慢)。
4月全月全国出栏生猪猪价14块多。距离行业平均养殖成本15块多,行业平均完全成本17元。明显大幅低于行业成本线,这个猪价下能繁母猪的规模一定是下降的,至于下降多少还得看农业部数据。那些能繁微增的结论“其心可诛”,不是傻就是坏。
最近很多球友问我去年10月初画的猪价运行图是否有修改的可能。我的回复是“暂时维持观点”。当然,很多人不会相信明年上半年某天猪价能到30+,就像去年10月初我手工简单画的猪价运行图走势很多人也不相信猪价今年一二季度能到15元一样,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去年10月初猪价高达27-28多元,很多人还在鼓吹春节前30+,怎么可能春节前旺季猪价下行呢?而我的结论是10月见顶,11月开始下行,至2023年5-6月见底缓慢回升。当然上半场我的结论目前看是正确,下半场等待验证。
二,猪仔2023年开始一直都相对好的价格,从牧原1-4月出栏猪价价格500-600元可见,全行业卖猪仔是盈利的,现在卖猪仔的规模猪企,如牧原,巨星,神农等,其猪仔成本也就320-380元区间。基本上前4个月卖一头猪仔能够盈利200元。
有砖家就来了,猪仔能够盈利意味着能繁母猪无法去化从而来证明4月份能繁微增的结论。这样说对吗?表面看有一定道理。猪仔能赚钱,养母猪就不会亏,且能持续盈利。但砖家们忽略了最重要一环,国内卖猪仔的企业都是一些大中型规模猪企,它们的养殖结构繁多,除了卖猪仔,其业务都是生猪养殖,饲料,屠宰等。且养殖端占据绝对的经营开支,那么随着猪价的持续下行,养殖端现金流必然吃紧,若收回的现金无法维持存栏供给,那么势必加速出栏存栏生猪和减少能繁规模保证经营安全度过现金流危险期。即猪价下行产生的结果是“消灭现金流”,没有多余的钱如何维持能繁母猪4-5个月饲料和各项开支?即便猪仔有利可图,现状也无法支持消耗。且民间除了规模集团的能繁规模庞大,中小规模猪企的能繁母猪规模也不小,这部分中小规模猪企在当前猪价下是被迫减少能繁规模的第一批淘汰者。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又有人说,猪仔价格500-600元,那些专门卖猪仔的企业为何不大量出售猪仔,一头猪仔盈利200,一头育肥猪出栏亏损200-300元。正常的经营思路是大量卖猪仔换取现金流,且收回现金流时间周期短,对比当下育肥猪亏损状态,那是一头猪相差400-500元。
是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我个人的观点是:
1,专业卖猪仔的大中型企业现金流并不紧凑,且前期配种规模不大,叠加春季疫情扰动致使部分猪仔受损,由此惜售且看好6个后供给端改善,育肥创造的利润远大于当前卖猪仔的利润。
2,猪仔的需求端不温不火,即外购仔猪育肥的专业育肥户和依靠外购育肥的中小散养户经历去年春节前的预期落差显得谨慎,且现金流遭受一定损失致使春节外购需求下滑。因此,仔猪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
由此,结论是,专业育种卖猪仔的企业猪仔存栏规模不大,现金流可控,且集中看好6个月后猪价行情,中小散养户,育肥户现金流不太宽裕,谨慎,导致猪仔市场当前的状况。
以上,是对最近市场一些看法的结论。$牧原股份(SZ002714)$